张小彬:从“工”到“匠” 以匠心致创新

发布者:王怡群发布时间:2023-02-24来源:​金华客户端

人物名片

 张小彬,男,金华市技师学院校98级“3+2”高钳班毕业生。浙江润华机电有限公司技改中心主任,曾获2018年婺城区“优秀企业科技人才”、被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入选为“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拔尖技能人才”等殊荣

 从“工”到“匠”的技工院校毕业生

2003年,20岁的张小彬从金华市技师学院毕业,进入浙江润华机电有限公司工作。进入企业后,张小彬一直在新产品试制车间做试制员,从事最基础的铣床、焊接等工作。一线的劳苦并未消磨张小彬的工作热情,他虚心向前辈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2005年,他报名参加了金华市青工技能比武,每天下班后就在车间里反复练习操作技能,晚上回宿舍后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的成绩在钳工组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市第一名的佳绩,同年被破格提拔为技师,成为全市首批“青年岗位能手”。这次比赛更加鼓舞了他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张小彬告诉自己:“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不是要当一名普通工人,而是要当一名技术匠人。”自此,张小彬迈出了从“工”到“匠”的第一步,先后自学了数控编程、焊接机器人编程等技术,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得到了全面提升,职业技能等级也从技师提升到了高级技师。 

沉迷技术,改革创新探新路

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张小彬先后取得各项专利授权2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其主导的“钢丝绳自动截取”操作法,被金华市评为先进操作法,给企业的降本增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让原来的8个人操作减少到目前的2个人操作,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针对公司内部生产中卷筒焊接工作劳动强度大、产量低下问题,张小彬通过不断钻研和反复改进,完全颠覆了原需要笨重夹具定位、效率低下的焊接方式,改用双枪自动定心焊接工艺,焊接效率提升60%,焊接一次合格率由89%提升到99.5%,卷筒焊接不再是以前的苦活和累活。在工作中,张小彬发现普通的绞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实现远程离合操控,并且工作速度固定。为改进这个技术,他以车间为家,潜心研究,不断改进创新,设计出“远程双速电动绞盘”,实现通过无线遥控器对绞盘在50米内实现高速、低速、空挡远程操作,填补了绞盘业内的技术空白,成为行业内国际领先水平。张小彬常说的一句话“把工作中‘要我做’的心态,改变成‘我要做’的心态来对待工作,那工作就会变成事业”。

匠心育人,追求技艺传承

张小彬是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他充分发挥自身的技能专长,在培养青年技能人才这条路上一直在“传、帮、带”。“钉好一枚纽扣,比缝好一件粗衣更重要。”这是张小彬作为师傅,常常对徒弟们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影响下,团队形成了师傅给力、徒弟肯学的氛围,成为了企业的“精英队”。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中11人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5人获得市级以上技能荣誉,团队研发的HWT2500液压绞盘产品成为美国专项市场开发的产品。同时,在公司内部设计制作了“在线拉力测试机”,告别以往跨多个区域作业的现象,减少了产品的多次流转和搬运,使产品百分之百受控,生产线日产量提高10%。

 

“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毕业生,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当下时代,让我们这些技工院校学生有一个‘技能人才’的称号,可以与大学生一样享受各项待遇,这是前所未有的。我有一种预判,改变产业工人队伍结构的主力军必将来自我们各个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因为他们跟得上各种先进设备的替换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