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斌:学技术的“螺丝钉”精神 让他从普通工人到高校教师

发布者:王怡群发布时间:2023-10-10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右一为李永斌  为学生讲授实训知识
人物名片:李永斌,金华市技师学院2008届数控班毕业生。数控铣工高级技师、机械类工程师,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金华市八婺杰出金匠、金华市青年岗位能手、金华市技术能手、金华市技术标兵、金华市技能之星、金华市职业技能带头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担当作为好干部;从事机械行业15年,在数控加工技能竞赛曾获得全国第十、全省第二、全市第一的成绩;多次带领学生出征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屡获佳绩,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标兵、技术能手;编写多部教材著作,取得多项发明专利;为金华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开发节能型自动化设备,服务当地机械行业发展。
痴心技术 一步步成长为省技术能手 
“在校时的李永斌,独特的钻研精神让他显得与众不同。提到这位优秀毕业生,两任班主任陶佐英老师与顾淑英老师的评价不约而同。
 从该校毕业后,李永斌怀着对技术技能的痴迷,从机械厂一线学徒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李永斌逐渐感受到掌握操作技能、掌握刀具使用方法、熟知材料性能及精度检验方法在生产一个合格产品过程中的重要性。“做零件,哪怕是99分也是残次品。”李永斌将时刻学习的心态带出了校门,在做完每道工序后都作自我总结,在上班的空闲时间向师傅讨教零件加工心得,与同事分享加工技巧,把学校的理论及软件知识和实际加工相结合,总结出了多套新工艺新方法,同事们都对李永斌的技术水平有目共赌。不久后,厂里就任命他为数控铣工操作班长。成为班长后,李永斌发现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电脑,离不开CAD/CAM软件,于是每天下班后他就赶到模具城和一些软件培训机构学习数控软件应用方面知识。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的学徒工之路一走就是3年。
 随着专业技能和数控加工软件应用方面学习的深入,李永斌的加工中心操作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厂里新招聘来的员工都让他对其进行培训。“如果我把所有员工都能培养成在数控加工方面能独挡一面的技能型人才,那么我厂的效益产值将会成倍的增长。”李永斌的大局意识可见一斑。他逐渐体会到综合能力在培训中的重要性,体会到传授他人知识的乐趣。在空余时间,李永斌经常赶到校友、学长、同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的章跃洪办公室中,向他悉心请教专业知识和育人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水平和培训新员工。“章跃洪刻苦钻研技术的执着态度和对专业的热爱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学好技术。”李永斌希望自己能成为像学长一样的人。他的想法从不只是“想法”:2009年6月,李永斌报名参加了金华市数控铣工技能竞赛,但因比赛经验不足、临场发挥不佳等原因,无缘省数控技能竞赛。比赛结束后,李永斌深刻总结了此次比赛失利原因,更用心钻研新方法新工艺,经常去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向数控专业教师学习,利用一切资源学习。2010年,金华市首届职工技能运动会开锣,李永斌以良好的心态和平稳的发挥取得本次数控铣工竞赛第一名,同年9月,他作为代表参加浙江省数控技能竞赛,从全省各县市的50多名“技术标兵”中脱颖而出,获得数控铣工组第二名,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同年12月,他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数控多轴加工技能竞赛也获得不俗成绩。“荣誉的取得并没有让我沾沾自喜,更多的是一只鞭策。”李永斌谦虚地表示。
匠心育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比赛结束后,恰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招聘实训指导教师,李永斌以优秀的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傲人的赛绩与综合素养在招聘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高校教师。进入学校后,李永斌把教书育人,服务学生专业成长作为工作重心。“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探索新工艺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仍然是他生活的重心,他把多年来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凭借出色的技能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学院里的数控技能竞赛都任命李永斌为指导老师。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从选手的选拔、专业培训,到带队参赛他都自己严格把关。在备赛阶段,李永斌把办公桌移到机床边,放弃所有的休息天,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夜以继日地指导学生训练,有时为解决技术难题就琢磨到深夜。李老师这种在专业上执着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学生,他们在培训期间也非常投入。在李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明白了0.01mm不仅是一个质量的问题,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在连续几年的时间里,李永斌指导学生数控技能竞赛获得省一等奖15项;二等奖20余项;全国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余项;培养了一批市技术标兵,省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等技术技能人才。“把技术传承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能够在专业中成才”,李老师用行动与成果诠释了从事技术初心。现在,李永斌的很多学生已是企业的技术骨干、生产主管、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学技术要有‘螺丝钉’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这是这位80后老师口中经常念叨的话,也影响了一届又一届学生。
服务企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高校教师,李永斌深知制造企业迫切需要技术攻关、需要技能人才。数控这个偏向技能型的专业与文化课不同,只有不停的探索、实践、积累,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因此,李永斌经常带领学生去周边制造类企业实践,为企业提供软件应用、精密制造编程等技术服务与支持。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研究,将某企业的零件加工精度由原先的10级成功提升至5级。
 李永斌师生团队对外技术支持服务的同时,也在逐步引进企业产品精密加工、工装夹具设计制造等业务。这支团队带动了更多师生以项目组形式完成企业产品业务。实际产品加工的形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真正接触企业产品,极大提高了学生技能和学习积极性。以为企业设计企业产品工装夹具为契机,李永斌带领学生申请了一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他更以“典型产品加工与工装夹具设计”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和项目化教学案例,出版了一批有实战案例的教材著作。近年来,随着自动化的普及和市场需求变化,李永斌师生团队对外技术服务范围也由单一的产品加工演化成自动化设备改造和开发工作,目前已累计为相关服务企业节省制造成本40%以上。
凝心聚力 做实训教学团队的领路者

 近年来,李永斌团队通过技术技能培训、竞赛训练、同行交流、产教融合等方式带动培养了一批擅长实训教学的技术型人才。其中多名老师先后获得省、市人社部门授予的技术标兵、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李永斌表示,他将秉承教书育人的初心,从一线教学实际出发,努力学精技术技能,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在短暂的人生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你的人生将是无限的。我将坚守我的岗位,坚定自己的信念,提高技术和能力,服务学校和学生,为职教事业的发展和学生成才而奋斗。为金华乃至全省、全国的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绵薄的一份力量。”追随着伟大的职教梦想,秉承着“螺丝钉”的精神,李永斌奋斗的脚步从未停下。
 从工厂一线工人到高校教师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感谢我的母校,培养了我的专业能力,为我的就业打下基础;我也永远记得老师经常说的那句‘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功夫深、铁棒都能磨成针。学技术就要有螺丝钉精神。’我也会将这句话一直讲给我的学生听。”李永斌表示。